暂无数据!

首页 暂无数据! > 暂无数据!

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走向“高大上”

发布日期:2014-09-11  点阅次数:次  来源:安徽军工集团

    王本河董事长在今年“七一”表彰大会上指出:“当前,集团公司正面临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大国防建设投入等重大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关键”。创新是我们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转型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集团公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一主两翼”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自身在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

    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和源泉,科技创新更是安徽军工实现科学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安徽军工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没有科技创新企业早已被市场淘汰,没有核心产品企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2014年以来,方圆FY11产品完成设计定型,神剑D064项目通过初样设计评审,东风D108项目转入样机研制……一个个新项目取得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攻关,企业科研形势令人振奋。特别是芯核防务公司投入运营,更坚定了我们加快科技创新,加速高端产品研发的发展信心。

    如何改变过去的“低散小”,真正使企业迈向“高大上”,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也是关键抉择。

    不断向高端产品延伸发展

    如今,企业军品由单一的陆军装备扩展至空军、海军、二炮、武警等领域,企业民品涵盖锚具、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件、新型塑料建材等。产品已呈现优化升级态势,但与先进企业相比,技术优势还不够突出,部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世界军工“大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美国惠尔普集团,他们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抢占前沿核心技术的制高点,研制一批“远程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精确化”的军品,才是企业的主打牌,且使企业能够长期处于发展的快车道。民品发展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原有产品的技术升级,重点培育满足未来铁路基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主导产品和系统服务,进而撬开新的市场,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人才强企工程迈开大步伐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歼-15舰载机的成功起降背后,一方面靠的是国家的全力支持,更主要靠的是有一支善打硬仗的沈飞研发团队。就集团目前而言,领军科技人才较少、核心人才短缺,致使研发能力还相对不足,项目研制进展屡屡不顺。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通过广泛吸纳、重点引进各类人才资源,优化科技人员配置,逐步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设立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制度,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新产品研发中的技术带头作用,培养和带动科研团队早出成果、出一流成果;落实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培养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借助高校专家等“外脑”,开展双向合作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建立“多位一体”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人才问题解决了,创新的“软肋”也将变成结结实实的“硬拳”。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水平

    制度建设是否到位,组织架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科技“肌体”的健康状态。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做出一定改变,也有所提高,但与优秀的央企军工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加大决策层科技创新机构建设,自上而下形成以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为架构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探索实施母子公司分级式科研管理的新方法;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支持和投入,设立基础技术研究基金,开展部分前瞻性技术研究;继续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环境,与部队、高校、院所建立更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促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联盟,推进新型武器装备合作研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建设先进、高效的科技创新信息平台、计量检测平台以及试验技术平台等。

    当前,面对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研发满足部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上,企业前进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实、更具活力。(闻进)

    

关闭】 【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