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英才

首页 > 人力资源 > 军工英才

向阳而生 感恩同行

——记安徽省学雷锋“十佳志愿者”神剑科技公司马燕同志

发布日期:2017-04-21  点阅次数:次  来源:安徽军工集团
    马燕,女,中共党员,安徽军工集团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门核算员。自2005年9月至今,她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现为安徽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安徽博物院志愿讲解员、合肥市包河区望湖城向日葵睦邻公益服务队志愿者、合肥高铁南站服务志愿者、合肥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骑行队队员,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安徽省国资委、安徽军工集团“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先进事迹先后被《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媒体采访报道,12年坚守一直为社会公益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主动践行,矢力无偿献血
  时间回溯到2005年的金秋时节,神剑科技公司在全体员工中组织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这是马燕同志第一次接触到无偿献血,内心不免有些紧张,可是在采血工作人员的耐心解说下,才明白无偿献血不仅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还能够解救许多濒危人士的生命时,她即刻打消疑虑撸起了袖子。正是这次无意之中的亲身体验,才令她内心悄悄制定下“无偿献血10年 无偿鲜血100次”的公益目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特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马燕同志的心。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向极限挑战,当她从电视上得知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血液供给量时,毫不犹豫地奔赴到合肥市中心血站捐献全血400ml。
  2010年7月15日,马燕同志光荣地成为安徽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这缘起于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10年5月,她身居偏远大别山区的舅妈得了脑瘤,来到合肥安医附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却被医院告知血浆储备量不足必须耐心等待。乡下人可承受不起这时间和金钱呀!她舅舅一家焦虑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马燕同志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献血证,立刻和表弟一起赶赴到合肥市中心血站。在合肥市中心血站的精心调度安排下,她的舅妈及时获得了血液的优先使用权。从这件事中马燕同志获得了极大的启示: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摒弃掉自己的那一点利益,如果人人都可以奉献哪怕一点点的爱心,就会构筑起一座正能量的“钢铁长城”。为此,她又加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并将亲身经历书写成《雷锋 我们与你同行》参与了安徽军工集团的征文比赛。
  2015年10月17日,马燕同志作为无偿献血者代表参加了合肥市第九届“我为祖国献热血”大型公益活动;2014、2015连续两年受邀参加“6.14世界献血日”安徽省公益之星表彰会;并荣获2013年度、2016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金奖,先进事迹先后被《合肥晚报》、《江淮晨报》报道。从2005年起,12年来她共计捐献全血11次,机采血小板60个治疗单位,无偿献血量达到15600CC。
  二、持续坚守,服务高铁南站
  2015年5月,马燕同志邂逅了全国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安徽省“公益之星”获得者许江安同志,了解到在省城合肥、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无数的志愿者正在从事着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为社会的美好和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她主动加入许江安同志组建的合肥市经开区芙蓉社区“三献”志愿服务队,慰问环卫工人、帮助困难家庭、致力公益宣传,在一系列公益活动中充分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2015年8月,经开区芙蓉社区“三献”志愿服务队携手望湖城向日葵睦邻公益服务队,共同开展支援合肥高铁南站的志愿活动,在爱心小队中广泛征集志愿者。她主动请缨成为了合肥高铁南站服务的志愿者,帮助合肥高铁南站维持秩序疏导人流,受到了广大乘客的欢迎和赞扬。
  每天,在合肥高铁南站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向日葵”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乘客,鼓舞着每一位志愿者的爱心投入。2016-2017年,她连续两年参加了“春运40天”的志愿服务,春节的高铁南站处处是回家团圆的客流。倾听乘客询问,指引便捷路线,望着乘客满足离去的背影,她的心也在一声声“谢谢”之中渐次充盈了起来。一位老人在南站迷了路,她和志愿者一起把老人家送回返家途;火车还有1小时就要开拔,她立刻将一位拄着双拐的妇女送到候车大厅;一位聋哑青年接亲友时彻底懵了圈,她用手机与青年交流着直到他和亲人团聚。2017年2月4日,马燕同志在高铁南站的志愿服务中接受了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采访,当她向记者谈及帮助聋哑青年的经历时,不禁热泪盈眶:“今天,我在南站帮助了这些特殊人群,希望有一天自己同为聋哑人的姐姐遇到困难时也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微薄之举,却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2015年度,她荣获了安徽军工集团、安徽省国资委“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16年度,又先后荣获合肥高铁南站“优秀志愿者”、安徽省学雷锋“十佳志愿者”光荣称号。
  三、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马燕同志最喜欢的汪国真的一句诗。既然选择了从事志愿服务,选择了热心社会公益,那便无怨无悔。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公益活动中,她总会胸前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徽,始终以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社会的日趋老龄化,马燕同志意识到有更多的老年人需要关注和关爱。她时常和向日葵睦邻公益服务队的队友们一起到社区慰问、陪伴、照顾老年人,特别是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腊八节、元宵节都会制作好各种食品,亲自送到老人家中。每每要拍摄给老人“送温暖”的照片时,她总是会腼腆地频频摆手迅速离去,只要看到老人们流露出的开心笑容,就是给她最大的回报。
  2015年1月、2月,马燕同志精心准备诗朗诵《多年以后》、《当我们老了》,分别参加了两场为“社区老人送温暖”的公益演出;2016年1月,她坚持原创《我们是最美丽的志愿者》,参加了给社区老人拜年的新春文艺演出;2016年8月,她编排了四人诗朗诵节目,参加合肥市包河区2015年度志愿服务颁奖晚会暨向日葵睦邻公益服务社揭牌仪式;2016年9月,她先后两次创作、编导文艺节目参与重阳节的汇报演出;2016年10月,她又撰写了《最炫退休族》,参与合肥市蜀山区《铭记长征魂 共圆中国梦》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文艺汇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个很多事物都被有意无意拿来解构、消费的年代,当社会的道德底线和心理预期一再降低,青春军工人更应旗帜鲜明地捍卫“志愿者精神”的高地。在和老人们的“忘年交”中,她不仅获得了快乐,更获得了成长,并为此获得了2016年度红四方“社区好人”的殊荣。
  四、可熔可炼,传播历史文化
  在坚守合肥南站的日子里,马燕同志结识了许多优秀志愿者,特别是与苏醒老师的邂逅,更成为她公益道路上前行的“良师益友”。苏醒老师是合肥市某中专学校的退休教师,68岁的他精神矍铄、老当益壮,从事社会公益服务已整整15个年头。当她遭致身边同志的嘲讽、不解时,当她对志愿服务产生失落、退缩时,当她对社会公益前景忧虑、质疑时,苏醒老师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与她探讨、分析,帮助我打开内心的“千千结”,再一次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各类志愿服务之中。无论是许江安同志的忘我奉献精神,还是裴惠丽姐姐的矢力社会公益;无论是朱海燕老师的热心南站服务,还是刘晓军姐姐的“老黄牛”本质,正是这些同行者的相陪相伴,才令她更加明确了自己追寻的方向和目标。
  20世纪60年代,五湖四海集结而来的数千名工人,在贫瘠的山沟沟里夯实下三线军工企业的根基。1965年,“紧急战备学大庆,日夜奋战做铁人”,由于生产大干无暇照顾子女,她父亲将马燕的姐姐送至家乡寄养。农村医疗条件落后,水土不服,她姐姐持续性高烧不退,最终沦为聋哑人。一个健康的孩子终身致残,成为她全家至今都无法弥补的一道“伤”。现如今,老一代军工人一个个离去,渐渐消失了踪迹。嵌入了时光里的思念,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消减。在荒凉冷僻的大别山区,在三线军工企业的摇篮里,正是平凡普通的军工人以大山般质朴的“爱”,孕育着军工二代的我们,激励着青春军工人不懈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军工人,有必要去了解安徽的历史渊源;作为一名安徽人,有责任成为安徽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者。2017年2月25日,她参加了安徽博物院志愿讲解员的招聘面试。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我将竭尽所能,不计报酬;奉献真诚,帮助他人;为传播安徽历史文化,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3月11日,当她在安徽博物院举起右手宣读誓词时,内心充斥着作为一名志愿者的神圣责任感,并为自己可以在更宽广的舞台上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而骄傲!
  大大的公益,小小的我!她,从最初单纯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到今天的醉心社会公益,持续12年来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关爱老人的矢力坚守,一朵坚韧、美丽的“向阳之花”在军工的沃土上悄然绽放。关注社会公益,播撒爱的种子,散播温暖阳光,她坚定地在社会公益事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关闭】 【收藏】 【打印